THE LATEST ACTIVITY
| 最新活動 |
為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,傳承紅色基因,賡續(xù)紅色血脈,4月24日,我校黨支部黨員教師及團委學生代表共赴寧鄉(xiāng)花明樓劉少奇故居,開展"緬懷革命先烈 賡續(xù)紅色血脈"主題教育實踐活動。通過實地參觀學習、重溫入黨誓詞等形式,師生們共同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黨性教育和精神洗禮。
在劉少奇廣場上,我校黨支部老師和團委學生們整齊列隊,神情莊重而肅穆。劉少奇同志的銅像在陽光的映照下顯得格外偉岸,他目光深邃,仿佛在凝視著這片他深愛的土地和人民。
“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(chǎn)黨,擁護黨的綱領,遵守黨的章程……”在黨支部書記文躍紅的帶領下,全體黨員老師面向黨旗,高舉右拳,重溫入黨誓詞。鏗鏘有力的誓言在廣場上空回蕩,每一個字都飽含著黨員們對黨的無限忠誠和對初心的堅定堅守。他們用誓言表達著為黨和人民的事業(yè)奮斗終身的決心,也激勵著身邊的青年學生傳承紅色基因,勇?lián)鷷r代使命。
【紀念館里悟思想:一件文物就是一本教科書】
在劉少奇紀念館,一幅幅珍貴的歷史照片、一件件真實的文物展品、一段段生動的影像資料,仿佛是一部部生動的歷史教科書,將劉少奇同志波瀾壯闊的一生徐徐展開。
師生們跟隨講解員,通過300余件珍貴文物、200多張歷史照片,系統(tǒng)了解少奇同志偉大的一生:
工運風云:重點觀看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相關展陳,感悟"為工人階級的解放奮斗到底"的堅定信念;
黨建貢獻:研讀《論共產(chǎn)黨員的修養(yǎng)》手稿,學習黨的建設理論精髓;
人民公仆:觀看1961年湖南農(nóng)村調(diào)研紀錄片,體會"調(diào)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"的深刻內(nèi)涵。
學生們紛紛表示,通過這些影像感受到了老一輩革命家心系群眾、求真務實的優(yōu)良作風,也明白了作為一名新時代青年,要關心國家大事,關注社會民生,將個人的成長與國家的發(fā)展緊密結合起來。
“劉少奇同志一生都堅守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,他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。作為黨員教師,我們更要以身作則,將這種精神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,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、人生觀和價值觀。”一位黨員老師感慨地說道。
【故居走訪見精神:一方水土養(yǎng)一方赤誠】
離開紀念館,師生們來到了劉少奇同志曾經(jīng)住過的房子。這是一座古樸的農(nóng)家小院,青瓦白墻,綠樹成蔭,充滿了歲月的痕跡。小院里的每一件物品都仿佛在訴說著過去的故事,讓師生們真切地感受到了劉少奇同志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。
在劉少奇同志的臥室里,擺放著一張簡陋的木床、一張破舊的書桌和幾把椅子。盡管條件艱苦,但這里卻孕育出了偉大的思想和精神。學生們輕輕撫摸著書桌上的紋路,仿佛能感受到劉少奇同志當年在這里伏案疾書、思考國家大事的情景。
“劉少奇同志在這樣的環(huán)境中還能為國家做出那么大的貢獻,我們生活在這么好的時代,還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學習呢?”一位學生深受觸動地說道。
老師們也借此機會,向學生們講述了劉少奇同志在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和家人的故事,引導學生們要珍惜現(xiàn)在的幸福生活,培養(yǎng)勤儉節(jié)約、艱苦奮斗的優(yōu)良品質。
師生們帶著滿滿的收獲和感動踏上了返程之路。這次劉少奇故居紅色研學之旅,不僅是一次對歷史的回顧,更是一次對精神的洗禮和傳承。
對于黨支部老師們來說,這是一次深刻的黨性教育。他們在追尋偉人足跡的過程中,更加堅定了理想信念,增強了責任感和使命感。他們表示,將把在研學活動中汲取到的精神力量轉化為工作的動力,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更加嚴謹?shù)膽B(tài)度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,為培養(yǎng)德智體美勞全面發(fā)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自己的力量。
對于團委學生們來說,這是一次難忘的成長經(jīng)歷。他們在參觀學習中,深刻領悟到了革命先輩們的崇高精神和偉大品格,激發(fā)了他們的愛國熱情和奮斗精神。他們紛紛表示,將以劉少奇等老一輩革命家為榜樣,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,提高自身素質,在實現(xiàn)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書寫屬于自己的青春華章。